第(3/3)页 “陛下考的是我等对神器的关注程度啊,只可惜……” 只可惜什么,他没有说出来。赵和通立即会意,可惜他们这些臣子,把神器的研究和琢磨,都交给了乾帝和王恭厂,他们未曾关注一二。 孙乾在案桌前喝了一口茶,一扫众臣: “每题十分呐,五十分及格,没及格的朕可是要罚的!” 至于怎么罚,他并没有继续说下去。 赵公公抹了把额头上的汗,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做朝臣,这殿中不少大臣,开始如坐针毡。 接着,赵公公开始读第三题: “淮北到广孝的良田有多少亩?在五十年前夏日大旱,又有多少亩颗粒无收?” 赵元江微微一笑,水渠啊水渠,你怎么这么大的魅力,让帝王如此惦记呢? 他自信的写出答案,但写多少亩颗粒无收时,心中一惊,想起书上的记载。所有良田没有一粒收成,饿殍满地,天灾人祸袭击了大庆! 这当时的人归结于上苍的惩罚,无路可走的百姓们,将怒火归咎于天道要灭于大庆。 大庆就是从那时开始,内部动摇,外疆不稳! 赵元江陷入了深思中,开始有些理解乾帝,为何心心念念的要修水渠。 他愣了许久,没有下笔,把一旁等着答案的赵和通几人急坏了。孙乾也注意到这一幕,脸上露出笑意问道: “这对卿来说不是难事吧?为何不答?” 赵元江拱手,一脸凝重: “回陛下,臣确实知道答案,只是这些数字,代表的是千万大庆百姓。臣只要几笔,可这几笔想来实在惊心,便勇气缺失写不动。” 殿中顿时陷入寂静,孙乾也沉默了片刻,一叹: “朕执意要修水渠,就是担心那样的大旱再度发生。众卿,居安思危啊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