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孙乾看了一眼周博远,又想起历史上记载。突厥灭大庆后,又与匈奴大战于南部。导致民不聊生、遍地死尸,瘟疫、天灾、人祸、饥荒接踵而至。 像周博远这一类的学子,被无情的卷入了历史洪流中,哪有机会提什么青史留名! 孙乾微微一笑,低声道: “从帝王的政令上来看,他很希望大庆早点恢复生机,在匈奴与突厥的对战中,站稳脚跟。” 周博远眼光一亮,定定的看着孙乾: “我们有了神器,必能站稳脚跟!” “神器需要大量的人手物资,而且运送非常麻烦,一不小心就会爆炸。对了,你们火药部的学子在哪里?” 孙乾还真忘了,学子堂设有火药部! 这等重要的人才,焉能不关心? 周博远道: “不在这学子堂里,在京城郊外。常太傅认为这一类需要动手实践,不可能设在城内,不然得炸伤人!” 孙乾一叹,他还真想去看看。 这时,自称高海量的老师走了过来,对孙乾微微一皱眉头: “孙一,你也太胡闹了!弄什么寻明剑,现在京城的人知道你到了学子堂,此刻都围在了门口。” 孙乾立即站起来一笑: “好啊,他们终于来了,我先出去看看他们。” 他拿回摆在学子堂里的寻明剑,大步走了出去。 学子堂前的空地上,站了二十多个人,大多是侠士、行商、儒士一类!他们见孙乾拿着一把剑出来,便有人问道: “你是写宝剑诗、送宝剑的孙一?” 孙乾下了学子堂台阶一笑: “正是孙某!” 孙乾不知道哪个是吕明晰,略一思虑道: “你们说吧,说之前报上名来。” 又有人问道: “据说不管是否说中,你都给一俩银子?” 孙乾朝那人一瞥: “那是学子们才有的特例,你们没有!” 那人不乐意了,嚷嚷着要走,谁知孙乾大方的很,一转手中宝剑: “要走快走,不送!” 第(2/3)页